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每天召开现场问题会办会,实行“24小时不停工”,近500余名建设者日夜兼程奋战在工地一线,“一天也不耽搁”的紧迫感抢抓工期,全力推动工程项目建设。
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是我市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具体实践,中国水工科技馆则是其中的重要节点性工程。自去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市文旅集团提前谋划、细致布局,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联合各参建单位推动各项施工工作快速启动。
00:15
抓建设进度、抓施工安全、抓工程质量……眼下正值项目建设黄金期,项目建设现场始终保持着热火朝天的气氛。
为确保如期完成节点建设任务,项目团队通过每日发布劳动力及主要施工机械计划、指派专人驻厂监督材料生产情况等手段,明确各阶段时间节点,同时合理排班利用夜间施工时间,坚持24小时开展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速度。对参建单位进行综合评比公示,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
通过风险辨识、教育培训、监督检查、专项治理、应急指挥、责任制考核等集中管理的抓手,统一指导监督参建各单位能够有效落实主体责任。项目执行日常巡检与专项检查制度,数据显示,项目管理人员每日进行班前教育及喊话累计81次,受教育人数累计600余人次。
“建设工程质量是天”,为了将水工科技馆建成精品工程、传世之作,工程部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全面贯彻执行“事前有交底、事中有检查、事后有复查”的质量管理程序。该项目全面落实参建各方共同参与举牌验收,在关键工序、重要隐蔽和主要节点与实体部位“拍照合影”。验收牌详细记录工程名称、分项工程、施工部位、验收时间、验收人员、验收意见等信息,并编入工程管理资料,与隐蔽工程资料一并存档,实现工程质量责任可追溯。截止9月底水工科技馆项目材料进场验收合格率100%、隐蔽验收一次性合格率95%以上,工程质量安全态势平稳。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6台塔吊安装、临建设施布设6700平方米、土方开挖外运260000立方、承台砖胎膜砌筑4151立方、钢筋制作绑扎4596.736吨、混凝土浇筑22888.64立方、钢柱制作吊装173根。
据了解,大运河百里画廊东起淮安船闸,经里运河、京杭运河至五河口,向南经二河、洪泽湖大堤、蒋坝、马坝、官滩至老子山镇龟山村,水域长约125公里。作为“重头戏”之一的中国水工科技馆,总建筑面积8.49万平方米,是淮安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的重点工程,旨在建设集科普、展示、体验、教育、交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首个以“水工”为主题的科技馆。该项目建成后,能够更全面地展示我国历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有利于更系统地呈现中国水利工程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弘扬水工文化,发展水工科技。